上海杂技团演出部经理高永建上海拥有最有序和最大的杂技市场,它的基础是拥有众多的杂技演出设施(杂技场、娱乐场)和形成观众群的人口资源,特别是每年数百万的旅游外宾资源与中小学生资源。以1995年至1999年为例,上海杂技团的杂技场在被批租拆掉被迫移师至商城剧院演出的情况下,每年保持在商城演出约300场,观众每年保持在20万人次以上,票房收入可观。
但如以世纪之交的时代眼光,对上海杂技市场作一番深入的透视和剖析,却又问题甚多,其症结可用两个字概括:“老”和“小”。
何谓老?节目老化演出形式老化。通观上海任何一个杂技演出场所,节目老化几乎是通病,演了几十年的节目仍在不厌其烦地为观众服务。节目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市民观众为何很少光顾杂技演出场所,主要原因在于节目老化单调,表演形式没有新鲜感,失去号召力。
何谓小?演出规模样式小家子气,小舞台、小节目,音乐放的是卡式录音带,灯光就那么几个常规灯,道具用了多少年还舍不得更新,演出的样式仍是五六十年代的报幕——表演——暗灯——搬道具——亮
灯——报幕——换节目这样老一套的程式。这样的小演出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杂技还是低层次的民间艺术,比撂地摊进步得多,但跟唱堂会差不了多少。
近几年来上海杂技艺术制作上没有大手笔,经营机制还是小手工业的一套,比较落后,已使上海杂技团面临着一流剧团、二流演出的尴尬局面。“铁打的杂技、流动的观众”。因此,近年来上海杂技市场始终还维持着表面的繁荣,但潜伏着的危机实际上已日益明显。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一个杂技市场应该要大的艺术制作。基于此,前不久上海杂技团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推出《东方夜谭》,就是循着这个思路所作的一次艺术实践,探讨市场的开拓。
而在做大制作的同时,也应该把上海的杂技演出市场做大。其做法应为:
一.推出市场品牌产品,吸引八方游客,这是市场的共有规律。杂技市场也要靠品牌产品来吸引观众,而马戏城的建立正是上海杂技团创造品牌和推出品牌基地的良好时机。上海的品牌产品意识还须加强,俄罗斯马戏举世闻名,朝鲜高空节目人皆折服,太阳马戏团的生产营销皆领导当今杂技新潮,上海杂技靠什么影响世界?现在似乎还不清楚,海派杂技比其他杂技在那些方面占有优势?需要研究透把握准。
二.引进国内外优秀杂技。使上海马戏城成为“中华牌”、“国际牌”,上海马戏城将成为马戏杂技展示的窗口。上海杂技场原来是上海杂技团的固定演出场所,上海杂技团在其中演了30多年,杂技场夜夜车水马龙,高朋满座,外宾到杂技场看演出成为一大景观。现在上海又出现了一座更宏伟壮丽更现代化的马戏城,其对上海的杂技发展拉力很大。尤其令人鼓舞的是上海马戏城并非仅是一个杂技演出场所,而是一个以经营杂技马戏为主的有限公司,它所属的联合型的“马戏演出公司”将是中国第一个马戏演出经营中介机构。联合型的马戏演出公司将营销各类杂技马戏演出,把小型、分散的市场集中起来,统一组织演出,统一购票订票,在全市形成销售网络,并把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国内外市场的引进和派出,这样市场就不会在互相倾轧中越做越萎缩。它的着眼点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它将成为上海杂技市场带来世纪之变的生力军。
市场经济对文艺团体原有的生存状态,组织方式以及供求格局提出了挑战,上海马戏城体制在变动,它不再是上海杂技团“私有财产”,它的定位是展示国内外优秀杂技艺术的窗口,以马戏城进入市场化运作,它不仅将成为中国马戏杂技的演出中心,也将成为世界马戏、杂技的汇集地。这一体制改动给上海杂技团带来了竞争的难度,但为上海文化事业的新格局带来了益处,上海杂技团有好戏新戏,在这里展示,如果是陈旧产品,则对不起也只能收摊让位。这样形成的市场必将会越做越大。